黄耆是初级中药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肺经。
【黄耆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黄耆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黄耆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朮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般称为疮痈要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黄耆能益气而健脾,运阳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肿而兼有气虚症状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
【处方用名】生黄耆、绵黄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炙黄耆(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清炙黄耆(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