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 轮状病毒肠炎 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呈散发或小流行,主要经粪-口传播。多发生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先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自然病程3~8天。
2. 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天,起病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稍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混有黏液,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3~7天。
3. 侵袭性细菌 多见于夏季,常引起志贺杆菌性痢疾样病变。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甚至可以发生热惊厥。腹泻频繁,大便黏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
4.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
(2)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大便可呈黄绿色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黏膜下出血可引起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3)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病情迁延,常伴鹅口疮。大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