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

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多见于芬兰,但芬兰外其他国家包括我国亦有报道。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座位于染色体19q13.1,该基因命名为NPHSI,基因编码蛋白nephrin,后者是124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定位于肾小球裂孔隔膜,它对维持裂孔隔膜结构的完整性起关键作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滤过屏障的主要部分。由于NPHSI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nephrin改变,致足突间裂隙隔膜的滤过屏障减弱或丧失,发生了大量蛋白尿,再继之引起CNF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此外近年还有作者报道另一种表达于肾小球上皮细胞的CD2AP蛋白对发病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