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由多种脂类、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脂类为主要成分,约占85%,其中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甘油各占75%和9%,其他尚有鞘磷脂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半径缩小,肺泡逐渐萎陷、通气降低、通气与灌注血流比失调,造成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而低氧血症、酸中毒和肺灌注不足等又抑制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分泌,使病情加重,肺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龄18~20周时出现,35~36周达肺成熟水平,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围生期窒息、急性产科出血等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儿科主治医师的考试考点分析,知识点分享与备考经验,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