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房缺的发病机制

房间隔缺发病的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各位儿科主治医师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约在胚胎28天时,在心房的顶部背侧壁正中处发出第一房间隔,其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到达心内膜垫之前的孔道称第一房间孔。在第一房间孔封闭以前,第一房间隔中部变薄形成第二房间孔。在第一房间隔形成后,即胚胎第5周末,在其右侧发出第二房间隔,逐渐生长并覆盖第二房间隔孔。与第一房间隔不同的是,第二房间隔并不与心内膜垫发生融合而形成卵圆孔。其可被第一房间隔覆盖,覆盖卵圆孔的第一房间隔称卵圆孔瓣。此后,胎儿期血液自右向左在房水平分流实现体循环。出生后,左房压力增大,从而使两个房间隔合二为一,卵圆孔闭锁,成为房间隔上的卵圆窗。在原始心房分隔过程中,如果第一房间孔未闭合,或者第一房间孔处缺损,或卵圆孔过大,均可造成ASD。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这里有2020儿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分析,知识点分享与备考经验,全面助力你的2020儿科主治医师考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