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的概述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内容,为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但可能早在11岁或迟至16岁。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一)月经血特征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溶酶。由于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月经血不凝,出血多时可出现血凝块。
(二)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
经期——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2~8日,多为4~6日。
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三)月经期的症状
一般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或子宫收缩痛,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少数妇女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四)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3期: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