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生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不可错过的高频考点15个,希望对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
1.外伤后易形成血肿的女性生殖结构是:大阴唇。
2.宫体与宫颈之比,青春期前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年妇女为1:1。
3.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一部分。
4.子宫韧带
| 韧带 | 作用 | 
| 圆韧带 | 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 
| 阔韧带 | 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位置 | 
| 主韧带 | 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韧带 | 
| 宫骶韧带 | 向后上牵引子宫颈,并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 
5.女性青春期最早出现的是:乳房发育。
6.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为:第一次月经来潮。
7.雌孕激素对附性器官的作用
| 拮抗 | 
 | 雌激素 | 孕激素 | 
| 宫颈口 |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 使宫颈口闭合 | 
| 宫颈黏液 | 量多,稀薄,易拉丝 | 量少、黏稠、不易拉丝 | 
| 镜下:“羊齿植物状” | 镜下:“成行排列的椭圆体” | 
| 子宫内膜 |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 | 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 
| 子宫肌 |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 
| 抑制子宫收缩 | 
| 输卵管 |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 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 
| 阴道上皮 | 增生、角化、富含糖原 |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 
| 乳腺(协同) | 促使乳腺管增殖,乳头、乳晕着色 | 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 
8.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9.推算预产期
EDC(月)=LMP(月)-3(或+9)
EDC(日)=LMP(日)+7
10.脐带内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
11.妊娠38周羊水量约1000ml,妊娠40周约800ml。
12.子宫大小估计孕周
| 妊娠周数 | 手测宫底高度 | 
| 12周末 |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 
| 16周末 | 脐耻之间 | 
| 20周末 | 脐下1横指 | 
| 24周末 | 脐上1横指 | 
| 28周末 | 脐上3横指 | 
| 32周末 | 脐与剑突之间 | 
| 36周末 | 剑突下2横指 | 
| 40周末 |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 
13.骨盆径线与骨盆测量:
→入口平面
| 入口径线 | 测量方式、正常值 | 诊断、影响 | 
| 前后径(真结合径)
 | 骶耻外径(18~20cm)对角径(12.5~13cm)
 | 骶耻外径<18cm对角径<11.5cm
 →确诊入口狭窄,
 影响胎头入盆
 | 
| 横径 | 髂棘间径(23~26cm)髂嵴间径(25~28cm)
 | 
 | 
| 斜径 | 
 | 
 | 
→中骨盆平面
| 中骨盆径线 | 测量方式、正常值 | 诊断、影响 | 
| 前后径 | 
 | 
 | 
| 横径 | 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三横指)
 | 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二横指
 →确诊中骨盆狭窄
 | 
→出口平面
| 出口径线 | 测量方式 | 诊断、影响 | 
| 前后径 | 
 | 
 | 
| 横径 | 坐骨结节间径(8.5~9.5)耻骨弓角度(90度以上)
 | 坐骨结节间径<7.5、耻骨弓角度<90°→出口可能狭窄
 坐骨结节间径+后矢状径≤15cm
 →确诊出口狭窄
 | 
| 后矢状径 | 
 | 
| 前矢状径 | 
 | 
 | 
14.异常产褥三大症状——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15.胎盘、胎膜残留所致阴道流血多发生于产后10日左右,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常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
上文内容“速看!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高频考点15个”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妇产科主治医师栏目。
推荐阅读:
来看!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点:过期妊娠的处理&习题巩固
2022妇产科主治医师备考中压力过大怎么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