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高级职称考试 > 政策通知 > 正文

印发浙江省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

浙职改字[1992]1号

各市、地、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人事局、人事局(劳动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浙江省<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业经人事部门职称司审核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省职改办。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日

关于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

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结束以来,按照省职改领导小组浙职改字(1989)02号、(1990)10号等文件规定,省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补缺评聘工作,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逐步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为了坚持聘任制的原则和方向,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根据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7号、8号、9号、11号、17号等文件精神,现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按照执行。

一、关于经常性评聘工作的依据

经常性评聘工作,应按中发(1986)3号、国发(1986)27号、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1991)11号等文件和省职改领导小组最近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在新修改的《专业技术职务条列》出台前,任职条件仍按原各职务系列《试行条列》规定掌握。

二、关于事业单位经常性评聘工作职务指标(岗位)的来源

1.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由省下达给各地、各单位的职务指标节余部分,可转换为职务岗位数;

2.各单位因自然减员、解聘(辞聘)、人员流动等出现的岗位空缺数;

3.国家新增拨的职务岗位数和增资额;

4.根据国办发(1991)14号文件规定,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评聘职务给予的专项指标(岗位);

5.按照人事部人职发(1991)11号文件规定,国家教委承认的正规日制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并考核资格的正常定职;

6.按照人事部人职发(1991)11号文件规定,对接收安置的军队专业干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增设的职务岗位。

三、关于经常性评聘工作的范围与重点

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并符合各职务系列《试行条列》规定范围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经常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开展经常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解决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人才比较密集单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新建单位评聘问题。评聘的重点对象是符合晋升条件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均主义。

四、关于岗位设置和岗位数额控制

  1.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是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单位必须确立因事设岗,择优聘任的观念,在认真总结首次评聘工作岗位设置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合理调整、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调整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应遵循既要根据工作需要,又要结合可能的原则进行。省各职务系列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根据国家批准下达我省的岗位数额,提出本省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单位的最高设岗档次和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列方案,经省职改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执行。各企、事业单位具体设岗,只能在下达的结构比例内进行。

  经调整后的岗位设置方案,事业单位报县以上人事职改部门审批,企业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县以上人事、职改部门备案。经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需再调整时,要重新上报审批备案。

  2.事业单位在上级下达的岗位数额和工资总额内,企事业单位在上级批准的结构比例方案内,根据岗位设置开展评聘工作。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增加岗位数额和工资额。

  3.对一九九一年以后新建的事业单位(含企业转事业),应在批准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总额内,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设置方案须经市地职改办批准,省直单位报省职改办批准。

  4.事业单位因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原下达的岗位数收归现主管部门管理,原主理部门不得重复使用。如行政隶属关系跨越市地或厅局的,应由交接双方到省职改办理核转手续。

  5.一九八年以来由事业转为企业的单位,按企业的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原下达的岗位数额由所在市地或省级厅局收回,报省职改办同意后,作为机动数使用。

  6.一九九一年后,对经国家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高数、科研、卫生、工程、农业五个职务系列的事业单位中,有才华、有突出贡献符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35岁以下晋升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的;40岁以下晋升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的,由市地或省级厅局报省职改办核准,所需岗位数额由省职改办专项追加。这些人员如有自然减员,追加的岗位数额不作本单位补缺评聘之用。

  对已到离退休年龄而未办离退休手续的政协委员中的高级专家、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博士流动站合格的出站人员,以及明确有培养博士生任务的高级专家,在按照国家规定批准延续离退休期间,经省或市地职改办批准,可不占单位的岗位限额。

  7.事业单位中一九九一年后由军队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确实具备拟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优先聘任。所需岗位数额经市地或省级厅局同意后,报省职改办核准增加。

  8.单位行政领导原则上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兼任的,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占用本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兼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报市地或省级厅局人事、职改部门审批。抄报省职改办备案。兼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9.各级各单位对下达给所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要进行清理,建立《专业技术岗位数额清单》(附表一),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五、关于任职考核

  1.各单位都要建立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制定有各自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开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工作。考核应注重政治标准,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水平、能力为主要内容,并包括职工道德、工作态度和勤惰表现。考核要贯彻公开、平等、民主的原则。当年度未进行考核的单位,下年度不得进行评聘工作。对没有考核材料或考核材料不的个人,不予推荐和评审。

  2.对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分别进行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主要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在该年度内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由此反映出的水平和能力;任职期满考核应以专业技术人员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聘约规定的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任职期满考核可在任期满前两个月进行。

  考核采取本人撰写工作小结、群众评议、专家和领导评鉴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一般控制在单位被考核人员的15%左右。对任职期满考核优秀者,才可考虑晋升;称职者可以续聘;对基本称职者,要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提高和改进;对不称职者要予以解聘或低聘。

  3.各级各单位应加强业务考绩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材料、考核结果填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附表样四),放入考绩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将考绩档案人事档案一并调转。对没有考绩档案的个人(除属第一次评聘职务者外),不予推荐评审。  

六、关于评审

  1.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一定要按照《试行条列》规定的任职条件和中央、省两级人事职改部门规定的有关政策严格掌握。对政治标准、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面衡量,不搞攀比,不照顾、迁就。

  2.评审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对虽不具备规定历学和资历,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破格推荐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破格推荐对象,必须是本单位年度考核成绩名列前茅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推荐条件,由省系列主管部门提出,报省职改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中级职务破格条件,由各市地和省级厅局制定。破格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对象必须经市地职改办或省级厅局审核同意,报省职改办备案。每次破格晋升人数不得超过评委会一次评审晋升人数的百分之十。

  3.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虽具备规定学历,但专业不对口人员,现担任员级,助理级职务期满,要求晋升高一级职务的人员,应参加省统一组织的基础理沦、专业知识的考试,先考后评。未经考试合格的,除符合破格条件者外,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基础现论、专业知识的考试工作.目首先在少数系列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其他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已列入国资格统考范围的,参加国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国家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没有列入的,暂不进行考试。

  4.对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有外语(含古汉语、医古文,下同)要求的,在评审前必须参加外语考试。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外语考试,由高级职务评委会单位组织,考前试题须经省系列主管部门审定同意;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外语考试,:由市地或省级厅局统一组织。考试事先不明确内容范围,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行为。   

  外语考试成绩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如何挂钩,应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现在的具体岗位要求,高级职务由评委会单位和系列主管部门协商确定。中级职务根据恢复高考制度前毕业人员适当从宽。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人员适当从严的原则,由市地或省级厅局确定。

  5.各级评委会的组建,评审工作程序,评委会的工作纪律,应严格按照省职改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规定和人职发(1991)8号文件精神执行。对已组建的评委会,不符合人职发(1991)8号文件要求的,应报批准机关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省级厅局(总公司)组建中级职务评委会应先报相应的省系列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行文组建。对不具备继续存在条件的评委会应予以撤销。对不符合上述文件规定组建的评委会所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一律无效。

  6.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每年举行一次,评委会在评审会议之前二个月应将评审日期、专业、所需材料等通知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应及时将评审材料送达评委会。对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由市地委托省评委会评审的,必须由所在市地人事、职改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送。

  7.评委会的评审工作必须改进方法,对被评审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绩、成果(含论文、著作)等基本情况应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一定范围、规模的答辩会,以测定被评审人的实际水平,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

  8.各评委会在召开评审会议前按浙职改字(1990)33号文件规定,将评审对象名单报县以上职改办审查同意。高级职务评审名单在上报时须先征得省有关职务系列主管部门同意后,再送省职改办审查。

  9,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应做好被堆荐对象评审资格的审查工作。各评委会单位在评审会议前,对评委成员要组织好政策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评审任务,为切实开好评审会议做好工作。

  10.今后评审不搞个人申报,由单位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推荐。单位对被推荐评审对象的能力、水平、业绩、学历、外语等基本条件进行核实,并向评委会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附表样五)。

  11.评审工作必须坚持民主程序,走群众路线,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评审办法、评审条件、岗位数额、岗位空缺应向专业技术人员公布。

  12.对到评委会评审时止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因工作需要,按有关文件规定已经办理延缓离退休手续的外,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13,对已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其是否返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4,经批准需要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基层单位正副领导人,不在本单位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上级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安排,委托评审。

  15.凡本省能评审的专业,不委托外省市或中央有关单位评审,个别特殊专业确需委托的,必须经省职改办同意,办理委托手续。否则,评审结果不予承认。

  16.按照人事部人职发(1991)8号文件规定,今后对评审通过的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由省系列主管部门同省人事厅联合发文公布,省人事厅颁发任职资格证书。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分别由市地县人事局或省级部委办厅局发文公布,并由发文公布单位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17.从外省、市、中央部属单位调入和从军队转业到本省企事业单位仍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单位曾受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由所在单位填写《调入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审定表》(附表样二),报当地人事部门(省直单位报省级主管厅局)审定,个别对象审定有困难的,必须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经审定或评审通过的,承认其原有任职资格,其任职资历连续计算。经审定或评审未通过的,不承认原有任职资格。工作一年后,由现工作单位按本省规定重新推荐评审相应职务任职资格。 

七、关于聘任    

  1.聘任应贯彻择优聘任,竞争聘任的原则。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由单位行政领导聘任。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实行分级聘任。聘任前由领导班子或建立聘任组织集体讨论。单位行政主要领导的专业技术职务由上级领导聘任。    

  2.久聘任手续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聘任前应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呈报表》(附表样三)。行政领导或上级领导应与受聘人签订聘约,聘约上应明确受聘的专业技术岗位。受聘人在任职期间履行的职责,所承担的任务和应遵守的纪律或法规及聘任的起止时间等。聘(任) 期一般一至三年,也可与一个重大项目(一项课题)的周期相同,同时也应考虑行政领导的任期。聘(任)期不应超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离退休年龄。    

  3.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后的管理,根据聘约的要求,对其从事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按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低骋和解聘的依据。对低聘、解聘的人员,可按其低聘、解聘人员,可按其低聘、解聘前所任专业技术职务增加的工作降低至少一级的办法处理。另聘(任)新职务,可按新聘(任)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4.对任期已满经考核需要续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办理续聘手续。还没有做好续聘工作的单位,不能开展经常性的评聘工作。 

  5.一九九〇年后,凡国家教委承认的日制大中专:院校列入国家统一分配计划的毕业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可根据需要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为“员”级职务;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可聘任为中级职务;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聘任为中级职务。取得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班毕业人员,在职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根据岗位需要参加中级职务,的评聘。成人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按《试行条例》任职条件规定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直接聘任专业技术职务需填写《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附表样六),由单位和上级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有效。   

  八、关于组织领导

  1.省的职称改革工作由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省职改办负责日常工作。职改工作作为人事部门四项改革任务之一,由各级人事部门综合管理。各市地、县和省级各单位的职称改革工作,继续在当地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和省级厅局的领导下,由职改办或人事(干部)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2.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主管部门,除明确经济专业人员职务系列由省人事厅主管;律师、公证员职务系列由省司法厅主管,船舶技术人员职务系列由省交通厅主管外,其他职务系列主管部门仍按省职改领导小组浙职改字(1986)2号文件规定办理。各市地县、省级各单位和省各职务系列主管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继续按照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浙职改字(1986)2号文件规定执行。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共同协商,相互支持,各自做好有关工作。

  3.各级各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职称改革工作,并切实加强领导,对职称改革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并充实加强力量。

  九、其他

  1.按照省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浙职改办字(1986)06号文件规定,省属部分高校、科研、卫生等人才密集单位,已经评审了部分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为评聘分开试点初步探索了路子。对此,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按人事部人职发(1991)7号文件精神,选择确定部分大中型企业单位进一步开展试点工作。

  2.从恢复高考制度至十九八九年,由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日制大中专院校列入国家统一分配计划的毕业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不含成人数育的毕业生》,一直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可从转正定级时计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历。上述人员中在本文件下达时尚未履行聘任手续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历从聘任之日起算。

  3,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后复议问题,如有结论的一般不再复议

  4.省职政领导小组浙职改宇(1989)2号文件规定,“对具备规定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较长,确已达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允许适当提前申报高一级职务”。这一规定仅对当时进行补缺评聘是必要的,现在不再具有意义。因此,今后除对规定破格晋升者外,这条规定不再执行。

  5.参加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应鼓励自学,任何个人不得以参加培训为由,影响正常工作。任何部门不得以评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为由,强制别人参加培训班。参加资格考试的报名费、考务费、试卷费等均由个人负担,企事业单位不承担此项费用。

  6.因各种原因撤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高级职务需报省职改办批准,中初级职务需报市地或省级厅局批准,并报省职改办备案。

  7.凡是行使政府职能的机构不能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对政企合一,政事合一的,部门要尽可能从编制上和职能上划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界限,对有双重职能的单位,只能靠一头,不能两头沾。这些单位如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先报省职改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8.本意见适用于本省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乡镇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9.本实施意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过去下发的有关文件与本意见本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本意见解释权归省职改办。各地如需从本地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有关开展经常性评聘工作的具体规定,事前须报省职改领导小组审定。

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数额清单

  上级下级达岗位数 岗位数使用情况 岗位数剩余情况 本年度预计离退休数
已聘任数 其中 上年度剩余岗位数 上年度自然减员数 其中
占用下达岗位数 不占用下达岗位数 其中 离退休 调离工作 其他
         
高级                            
中级                              

注:本表由各级人事部门填写,统计数字以上年度十二月三十日为准,上年度的统计情况在下年一月底前上报。

填表人: 电话:

附表样二

调入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审定表

现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地  
 
曾用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身体状况  
最高学历 毕(肄、结)业时间 学校 专业 学制 学位
         
参加工作时间   原工作单位及从事何专业技术工作  
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及批准时间   评审组织名称   资格审批机关  
现工作单位及从事何专业技术工作   调入时间和原因   标准工资  
所在单位呈报理由和意见 公章
 
单位负责人: 年 月 日
上级人事部门审定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  
                                           
                                     
                                     
                                   
                                     
                                   
                                     
                                   
                                     
                                   
                                     
                                   
                                     
                                   
                                     
                                   
                                     
                                   
                                     
                                   
                                     
                                     
                                   
                                     
                                   
                                     
                                   
                                     
                                   
                                     
                                   
盖 章 单位聘任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签字: 年 月 日                                    
                                         
                                       
                                         
                                       
                                         
                                       
                                         
                                       
                                     
                                   

附表样三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呈报表

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现名   性别   民族  
   
曾用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出生地   标准工资    
参加工作时间   身体状况  
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肄、结业)  
任职资格(取得时间及审批机关)  
现在何部门聘何专业技术职务  
拟在何部门聘何专业技术职务  
主要经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可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