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合技术
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主分子客分子 能否稳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 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
(一)、环糊精cd:β-cd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g-β-cd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β-cd,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
1、 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
2、 摩尔比是1:1 .
3、 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5(稠环小于5),
4、 相对分子质量100―400,
5、 溶解度小于10g/l,
6、熔点低于250℃。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包合。
7、 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 包合作用具竟争性
四、常用包合技术:
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1、聚乙二醇peg: 4000、6000
2、聚维酮pvp
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
4、有机酸类
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 纤维素类:ec
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 e、rl、rs
3、其他:胆固醇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cap、hpmcp、cmec(羧甲乙基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酯类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2、溶剂法:共沉淀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适于液态药物,只适于剂量小于50mg的药物。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适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5、研磨法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中。
2、固态溶液 :以分子状态分散
3、共沉淀物:非结晶型无定型物,又称玻璃态固熔体。
六、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
(一)、速效原理:1、分散状态影响药物溶出速率:分子分散>无定型>微晶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对药物抑晶性
(二)、缓释原理: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具有缓释作用。
微型包囊技术
一、概述:微囊化: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囊芯物)包成药库型微囊。微球: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基质中。 都属微米级
1、 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多糖
2、 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ap、ec、mc、hpmc
3、 合成高分子囊材:聚丙烯酸树酯、pva、可降解聚酯类:pla、pga
二、微囊化方法:
(一)、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形成新相析出。四步:囊芯物分散、囊材加入、囊材沉积、囊材固化
1、单凝聚法:加入凝聚剂降低溶解度 凝聚剂:60% na2so4 固化剂:37%甲醛 凝聚系统:明胶-水-硫酸钠 水性介质中成囊,要求药物难溶于水
2、复凝聚法:带相反电荷的囊材作复合囊材凝聚成囊。明胶-阿拉伯胶 适于难溶性药物微囊化
3、溶剂-非溶剂法: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非溶剂,引起相分离。
4、改变温度法:不加凝聚剂,控制温度。
5、液中干燥法(溶剂挥发法):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
(二)、物理机械法:
1、喷雾干燥法 :喷入惰性热气流
2、喷雾凝结法:分散于熔融囊材中
3、空气悬浮法:流化床包衣法
4、多孔离心法
5、锅包衣法
(三)、化学法:不加凝聚剂
1、界面缩聚法
2、辐射交联法
四、微囊的质量评价:微囊中药物含量测定:一般用溶剂提取法。
微囊必须进行释放速率测定微囊载药量=(微囊内的药量/微囊的总重)*100%
包封产率:评价工艺包封产率= [微囊内的药量/(微囊内药量+介质中药量)] *100% 微囊内的药量占投药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