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脑血栓的诊断和鉴别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诊断脑血栓要点如下:

  (1)、年龄: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以上,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

  (2)、前驱症状:一般在发病前有反复的脑缺血发作,发作后常可完全恢复或明显改善,通常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3)、发病多在安静或活动后休息状态下起病。在血压相对较低、脑血液流速相对变慢的情况下血栓易于形成,所以多数患者常在夜间睡眠中发病,有人称“半夜卒中”;

  (4)、病情进展多数缓慢,脑症状需经过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逐渐或阶段性出现;

  (5)、部分病人病情可自动缓解;

  (6)、急性期意识障碍相对较轻;

  (7)、由于梗塞的血管大小与部位不同,所以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如病变在内囊部出现三偏症状(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和同本偏盲);如为主大脑半球病损(通常是左大脑半球)会出现语言障碍;如脑干血管梗塞可有交叉瘫(同侧颅神经和对侧肢体瘫)

  (8)、一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9)、往往同时存在其它脏器(特别是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10)、腰椎穿刺:颅内压一般不高,脑脊液清;(11)、有条件可作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12)、注意与脑栓塞和出血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