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求医行为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求医行为指人们发觉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一)求医的原因

  1.躯体原因 当自我感觉不适或病痛影响社会生活,个人无法解除。

  2.心理原因 现实生活中受到某些精神刺激,产生心理反应,导致求医行为。

  3.社会原因 社会公害病、传染病等对社会保健产生现实或潜在的危害,或出于保健需要而导致求医行为。

  (二)求医类型

  1.主动求医型 当个体产生不适感或病感时,自觉作出决定。

  2.被动求医型 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的决定。

  3.强制求医型 本人不愿求医,但对本人或社会人群健康构成危害而强行要求其就医。

  (三)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1.对症状的认识与评价

  症状方面的特点  症状的强度与持久性;症状对人的身心功能的干扰;症状发生的部位;症状对人正常活动的影响。

  病人的心理社会特征: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社会文化背景;对于疾病的知识与经验。

  2.医疗保健系统的特点:医疗机构的可利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

  3.社会经济状况:现实社会中人的经济地位、收人情况,影响人的求医行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