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医学教育

继教动态
进修分类
互动交流
首页 > 继续医学教育 > 学术动态 > 正文

癌细胞耐药性问题有望得到破解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科学家已成功识别出癌细胞对一类乳腺癌结肠癌常用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机制。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未来有望找到新方法进一步解决癌细胞耐药性问题。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癌细胞有一定几率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埃及同行合作,分析了癌细胞对乳腺癌结肠癌常用化疗药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他们发现,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来消灭这些细胞,然而癌细胞在这个过程中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包裹着这些DNA的蛋白质会出现变化,从而加快DNA因药物攻击出现破损后的修复过程,最终提升了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研究人员在英国学术刊物《核酸研究》杂志上报告说,如果要阻止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就需要改变它们遭受化疗药物攻击后修复自身DNA的速度和效率,利用特定方式控制癌细胞的修复工具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报告作者之一、设菲尔德大学教授谢里夫·哈米西说,这意味着那些能够调控相关蛋白质的药物,或许可以帮助使用这类化疗药物后出现耐药性的癌症病人,而一些具有这种功能的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上市批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继续医学教育辅导课程

新课上线

单科¥5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