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瘘是指唾液腺或其导管因各种原因导致破裂,使唾液异常地流入组织间隙、体腔或皮肤表面的一种疾病。对于涎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外伤、手术(特别是涉及面颈部的手术)、放射治疗等可能导致涎瘘的因素,以及涎瘘发生的时间、部位、流出口的情况和量的变化。
2.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唾液不正常地从口腔以外的地方流出,如耳后、下颌角附近、颈前区等。注意流出物的性质(清澈或混浊)、颜色及气味,并记录其流量大小。
3. 物理检查:对疑似部位进行细致的触诊和视诊,寻找可能存在的瘘口或者异常肿块。必要时可以轻轻挤压相关腺体,观察是否有唾液溢出。
4. 辅助检查:
- 唾液腺造影:通过注入对比剂来显示导管系统的情况,有助于确定瘘道的位置与走向。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可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 内窥镜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借助内窥镜直接观察瘘口。
5.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类似症状的其他病症,比如唾液腺炎、肿瘤、先天性异常等。
综上所述,涎瘘的确诊通常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