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主要发生在上下颌骨。这类囊肿多由牙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或炎症引起。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
1. 无痛性肿胀:多数患者因发现局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而就诊,这是最常见的主诉。
2. 面部不对称: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导致面部轮廓出现轻微至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3. 牙齿移位或松动:随着囊肿的发展,邻近的牙齿可能受到挤压,发生位置改变或者变得松动。
4. X线影像特征:牙源性颌骨囊肿在X线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区。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两种类型。
5. 压痛及穿刺液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压痛感;通过穿刺抽取液体进行细胞学和生化分析有助于诊断。
6. 牙齿疼痛或敏感:如果囊肿影响到牙根,可能会引起相应牙齿的疼痛或对冷热刺激变得异常敏感。
7. 功能障碍:在少数情况下,较大的囊肿可能会影响咀嚼、吞咽等口腔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上述全部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患有牙源性颌骨囊肿,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