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牙周病临床分类及其诊断标准?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影响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临床上可以将牙周病分为几种类型,并有相应的诊断标准。
1. 牙龈炎:这是牙周病的早期形式,主要是由于牙齿表面的菌斑(一种细菌生物膜)积累引起。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等,但没有明显的骨质丧失或牙齿松动。诊断时,医生会检查牙龈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变化,并通过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来辅助判断。
2. 轻度牙周炎:当炎症进一步发展,导致少量的牙槽骨吸收(通常不超过15%),但牙齿仍相对稳固时,可诊断为轻度牙周炎。此时,患者可能会注意到刷牙或吃硬食物时牙龈出血加剧。医生通过X光片检查可以观察到轻微的骨质丧失。
3. 中度牙周炎:随着疾病的进展,牙槽骨吸收增加(15%-50%),牙齿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松动。患者可能开始感受到咀嚼不适或疼痛。诊断时除了常规的临床检查外,还需要参考X光片显示的骨质丧失情况。
4. 重度牙周炎:当超过50%的牙槽骨被吸收,导致牙齿显著松动甚至脱落风险增加时,则认为是重度牙周炎。此阶段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可能伴有口臭、脓性分泌物等。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X光检查结果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

为了准确地进行分类和诊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口腔卫生状况、家族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果怀疑患有牙周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口腔助理-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2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