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硫脲类和咪唑类。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或释放。
1.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这类药物如甲巯咪唑、卡比马唑等,能够阻止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这个酶在甲状腺内负责将碘离子转化成活性形式,并将其结合到甲状腺球蛋白上形成甲状腺激素。因此,通过抑制这个过程可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 阻断碘化物的有机化:例如丙硫氧嘧啶等药物,除了能抑制TPO外,还能阻止无机碘转化为有机碘,进一步影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生成。
3. 抑制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某些抗甲状腺药如碘化钾溶液,在高浓度时可导致腺泡细胞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但这类药物单独使用效果有限,通常与其他抗甲状腺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于自身免疫性甲亢(如Graves病),某些药物可能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例如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来减轻对甲状腺的攻击。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抗甲状腺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