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有多个潜在的间隙,这些间隙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封闭的,但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可以成为病原体扩散的路径。常见的容易发生感染的口腔颌面部间隙包括:
1. 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此区域容易因牙齿疾病(如智齿冠周炎)导致感染。
2. 翼下颌间隙:处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同样可能因为牙源性因素引起炎症反应。
3. 颊间隙:位于颊部软组织与咬肌之间,也可受累于邻近牙齿或腺体的病变。
4. 咽旁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主要由咽上缩肌覆盖,后部则靠近颈椎。这里的感染通常来源于扁桃体、鼻咽部等处。
5. 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骨下方与颈深筋膜之间,常见于淋巴结炎或腺源性感染。
6. 舌下间隙:此区域包括舌下腺及其导管,可能因唾液腺疾病引发局部肿胀和疼痛。
7. 颞浅间隙及颞深间隙:这些部位较少直接发生原发性感染,但可以继发于其他位置的炎症扩散。
了解上述各间隙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受累的具体间隙,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