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只有在确实需要通过输血来治疗疾病或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时,才应进行输血。例如,对于严重贫血、急性大量失血等情况下的病人。
2. 合理选择血液制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合理选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
3. 遵守配型原则:输血前必须进行严格的ABO及Rh血型鉴定,并尽可能采用同型血液。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相容的异型血液,但需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保障安全:确保所使用的血液经过了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对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筛查,以防止因输血而引发新的感染风险。
5. 监测与处理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溶血等。
6. 记录完整:每次输血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血液制品的信息、输注过程中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等,以便于后续的追踪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