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皮质骨板内固定术:适用于下颌骨骨折,通过在骨折线的一侧放置骨板,并用螺丝钉将骨板固定于骨上,以达到稳定骨折断端的目的。
2. 双皮质骨板内固定术:与单皮质骨板内固定术类似,但双皮质骨板需要穿过骨的内外两层皮质,提供更强的稳定性,适合于复杂的颌面骨折。
3. 髁突骨折的螺钉内固定术:对于髁突部位的骨折,可以通过在髁突内部或周围使用螺丝钉进行固定,以恢复下颌关节的功能和位置。
4. 牵引成骨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长段骨缺损或者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颌面骨折,通过外力牵引使新骨逐渐生成,达到修复的目的。
5. 颌间结扎固定术:对于某些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可以采用牙弓夹板将上、下牙齿连在一起,利用咬合关系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促进愈合。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卫生状况。
6. 外固定架:当内固定技术难以实施或不适宜时,可选择外固定架进行治疗。通过在皮肤外部安装支架,并与骨骼内部的针或钉相连,实现骨折部位的稳定。
以上就是颌面部骨折常用的几种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