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如受伤时间、受伤机制等,并观察患者的面部肿胀、瘀斑、咬合关系改变等情况,以及触诊评估骨折部位的情况。
在初步的临床检查之后,为了更准确地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及程度,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1. X线平片:是颌骨骨折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提供骨折的大致位置和方向信息。常见的X线投照角度有曲面断层摄影(全景片)、华氏位、铁氏位等,这些不同的投照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上下颌骨的不同部位。
2. CT扫描:对于复杂或不明确的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折图像,特别是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3. MRI(磁共振成像):虽然在颌面外科中应用较少,但对于评估软组织损伤及神经功能状态时可能会用到MRI检查。
4.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近年来,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CB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低的辐射剂量,能够清晰显示骨性结构,对于评估细微骨折、牙根及周围骨质损伤等方面优于传统CT。
综上所述,颌骨骨折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与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