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和感染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情况。
在急性期,约有50%的成人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1. 疲劳感:患者常常感到异常疲倦,体力下降。
2. 食欲减退: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食物的兴趣明显减少。
3. 腹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右上腹部(肝脏所在位置)的隐痛或钝痛。
4.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睛白色部分发黄,这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
5. 尿色加深:尿液颜色变得像浓茶一样深。
6. 发热:少数患者可有低热现象。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而言,许多感染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 持续性的疲劳感
- 轻度的腹痛或不适
- 食欲不振
- 体重减轻
长期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以及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诊断时,除了关注上述典型症状外,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HBsAg阳性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手段来确诊。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专业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