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接受过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中。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高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导致颌骨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损伤和炎症。
1. 放射线对骨细胞的影响:放射治疗过程中,高能射线会破坏正常骨细胞的DNA,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少新骨形成,同时增加破骨细胞活动,加速骨质吸收。这种不平衡最终导致骨密度下降、骨结构破坏以及微骨折的发生。
2. 血管损伤与缺血:放射性损伤不仅作用于骨组织本身,还会影响供应颌骨的血管系统。小血管壁受到损害后可能出现闭塞或狭窄现象,减少了局部血液循环,造成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了骨髓炎的发展过程。
3. 免疫功能下降:放疗可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使患者更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尤其是口腔内常驻菌群如厌氧菌、链球菌等的侵袭,这些微生物在受损且免疫力低下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并引起继发性感染。
4. 牙齿问题: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前未能妥善处理龋齿、牙周病等问题,或治疗后未能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之一。因为牙齿疾病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
总之,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放射线对骨组织及血管系统的直接损害是最主要的病因。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放疗剂量、范围,并在治疗前后加强口腔护理和全身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