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伸和侧方牙合颌位是口腔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下颌骨的运动以及相关肌肉的活动。在讨论这两个位置时,主要涉及的是咀嚼肌群中的颞肌、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1. 前伸牙合颌位:当下颌向前移动进行前伸时,主要是翼外肌发挥重要作用。翼外肌分为上下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及眶下裂的后缘,向下止于颞下窝;下头起自翼突外面,止于髁状突颈部的外侧面。当前伸运动发生时,翼外肌的收缩可以拉拽下颌向前移动。此外,在前伸过程中,为了维持下颌的稳定性和控制其返回原位,颞肌和咬肌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2. 侧方牙合颌位:在进行侧向咀嚼或说话等活动时,一侧的翼内肌与对侧的翼外肌共同作用以实现下颌的横向移动。具体来说,当需要将下颌向右侧移动时,左侧的翼内肌和右侧的翼外肌会协同工作;反之亦然。此外,在侧方运动中,颞肌也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其前部纤维能够帮助控制下颌向上和向前的移动。
总之,无论是前伸还是侧方位牙合,都涉及到多个咀嚼肌肉群的协调合作,以确保下颌骨能够准确地完成所需的运动,并维持口腔功能的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