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儿童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知识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儿童造血特点
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在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2.肝脾造血期 在胚胎第6——8周时出现造血,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期4——5月时达高峰,至6个月后,逐渐减退。
3.骨髓造血期 胎儿4个月时开始出现骨髓造血,并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直至出生后。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开始,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红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胛骨。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2.骨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恢复造血功能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末梢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编辑推荐:
临床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心血管系统】必备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临床执业助理笔试考完别放松!这七件事儿你必须重点关注!
2020年医师资格笔试考试考后问卷调查!点击进入填写>>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成绩查询预约提醒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儿童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知识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