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知识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相信备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想知道,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一)病因
临床最常见的四大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大量饮酒或应激引起。
其他还有: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TANG补充——不少见,近几年常见试题,主要特点是剧烈呕吐后呕鲜血)、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癌肿破裂、全身性疾病(爆发性肝炎等感染、血友病等血液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1.呕血与黑便
(1)呕血:颜色视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以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不同。
出血位于食管、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鲜红色或混有血凝块,或暗红色;
出血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或量较少,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或棕褐色。
(2)黑便: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血红蛋白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可形成黑粪,典型的呈柏油样。出血量大时可呈暗红色血便。
2.循环障碍

3.血液学改变
(1)红细胞:贫血起初不明显,随后由于血液被稀释(输液及组织液渗出),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逐渐降低。急性出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由于出血后骨髓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反映贫血程度)——出血24小时内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2)白细胞: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但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可不升高。
4.肠源性氮质血症
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的肠道内大量血液蛋白质分解产物被吸收,血中尿素氮可暂时升高,常于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日后降至正常。
5.发热
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大出血后多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
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课程开始招生,现在购买即赠2020年课程提前备考,让你赢在起点!点击进入查看班次详情>>

编辑推荐:
临床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心血管系统】必备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临床执业助理笔试考完别放松!这七件事儿你必须重点关注!
2020年医师资格笔试考试考后问卷调查!点击进入填写>>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成绩查询预约提醒
以上关于“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知识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