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感染途径有:①血源性(最多见);②创伤性;③蔓延性。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占80%——90%)。
儿童多见,多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发病前常有外伤史。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最典型——脓毒血症,表现为恶寒、高热、恶心、呕吐。
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出现高热至39℃以上。儿童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感染性休克。
2.局部表现 早期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皮温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是最早期的典型体征。
数天后可出现局部水肿,压痛更加明显,说明已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却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自然病程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二、诊断
1.局部分层穿刺 有重要诊断价值。
涂片中发现大量脓细胞或细菌,即可明确诊断。
任何性质穿刺液都应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2.影像学表现
(1)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早期发现局限于骨内的炎性病灶,并能观察到病灶的范围,病灶内炎性水肿的程度和有无脓肿形成。
(2)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仍难以显示。
(3)核素骨显像:一般发病后48小时即可有阳性结果。核素骨显像只能显示出病变的部位,但不能作出定性诊断,因此该项检查只具有早期间接帮助诊断的价值。
(4)X线:急性骨髓炎起病后14天内往往无异常发现,若曾经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在发病后约1个月才会有阳性表现。发病7——14天后,X线平片可以显示骨纹理不清、干骺端模糊、骨松质虫蚀样散在骨破坏和骨膜出现葱皮状、花边状及放射状密度增高影。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90%。血沉快,C反应蛋白水平高,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均应做药敏试验。
202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课程开始招生,现在购买即赠2020年课程提前备考,让你赢在起点!点击进入查看班次详情>>

编辑推荐:
临床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心血管系统】必备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临床执业助理笔试考完别放松!这七件事儿你必须重点关注!
2020年医师资格笔试考试考后问卷调查!点击进入填写>>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笔试考试成绩查询预约提醒
以上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