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呢?这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下面就请跟随医学教育网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的内容吧。
每年有超过5.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超过95%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人类通常在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接种狂犬疫苗已很大程度上在犬中消除了狂犬病,蝙蝠是多数造成这些地区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的原因。蝙蝠狂犬病最近已成为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和西欧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但在这些地方,由蝙蝠狂犬病造成的人类死亡情况与受到狗咬后出现的死亡相比仍然较少。人类由于接触狐狸、浣熊、臭鼬、豺、猫鼬以及其他食肉性野生宿主后出现的死亡情况极为罕见。一些小岛国家则完全没有狂犬病。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在咬伤人时,通过唾液使狂犬病毒进入人体,狂犬病毒还可以通过无损伤的正常粘膜进入人体,或带有狂犬病毒的液体溅入眼睛,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但以这种方式进入人体的例子要少得多。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
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15岁以下儿童最易患狂犬病;接触后预防措施的对象平均40%是5–14岁儿童,其中多数是男童。
哪些动物会感染狂犬病?
各种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有易感性,各种野生动物也能感染,总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可感染狂犬病。不种动物对狂犬病的敏感性不同:
最敏感:狐狸、山狗、效狼、豺、狼、袋鼠和棉鼠。
敏感:地鼠、臭鼬、浣熊、猫鼬、蝙蝠、猫鼬、豚鼠、兔和其他啮齿类。
中度敏感:狗、牛、马、绵羊和灵长类。
低度敏感:负鼠。
人与人之间会不会传播狂犬病?
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
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伤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发了病的狂犬病人或发病前几天的人也有可能通过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危险性。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