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意义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意义是什么?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医学教育网编辑专门为您整理的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意义这篇文章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心理护理的原则:

1交往的原则

2启迪的原则

3针对性的原则

4自我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的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以上关于“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意义”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心理护理的原则与意义是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心理学大纲涉及到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