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区分舒张早期奔马律和舒张晚期奔马律主要依据听诊时的心音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奔马律的基本概念:
1. 舒张早期奔马律(也称为第三心音奔马律):是在心脏舒张期的早期出现的一个额外心音,类似于“哒”的声音,通常发生在第二心音之后约0.12秒左右。它主要出现在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容量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如严重的心力衰竭、急性
心肌梗死等。
2. 舒张晚期奔马律(也称为第四心音奔马律):则是指在心脏舒张期的末期出现的一个额外心音,紧随第二心音之后。这种奔马律常见于
高血压性
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等情况,表明右心房或左心房在舒张末期将血液强行送入已充满血的心室时产生振动。
区分方法如下:
- 听诊时机:通常情况下,在患者处于坐位或者左侧卧位时更容易听到奔马律。对于第三心音奔马律来说,它更可能出现在平躺或半坐姿位置;而第四心音奔马律则常在直立位或坐位时较为明显。
- 心动周期中的相对时间:舒张早期奔马律发生在第二心音之后约0.12秒左右,而舒张晚期奔马律紧挨着第二心音出现。
- 与呼吸的关系:第三心音奔马律在吸气末期可能更易听到;第四心音奔马律则不受呼吸影响。
- 病理背景: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来判断。如果存在明显的心力衰竭或者急性心脏事件,倾向于考虑舒张早期奔马律;若为慢性
高血压或瓣膜病,则更多考虑舒张晚期奔马律。
综上所述,通过听诊时的详细观察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类型的奔马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