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抑制药能够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来实现的。胆碱酯酶是负责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一种酶,在正常情况下,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时,会释放出乙酰胆碱作用于受体,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随后,游离的乙酰胆碱会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成胆碱和乙酸,从而终止其作用。
而胆碱酯酶抑制药通过与胆碱酯酶结合,减少或阻止该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作用,使得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这样不仅延长了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也增加了其在受体上的作用强度,从而增强了神经传递的效果。
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和可逆性不同,胆碱酯酶抑制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可逆性的,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等;另一类为不可逆性的,比如有机磷农药。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可逆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