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因为其初期症状和体征可能不明显。但是一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提示DIC发生的线索,主要的早期诊断指标包括:
1. 血小板计数下降: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消耗了血小板,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的血小板减少。
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反映了体内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或抑制情况。
3.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在DIC过程中,纤维蛋白被大量分解利用,造成其浓度下降。
4. 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在DIC时因纤溶系统激活而显著增高。
5. 抗凝血酶(AT)活性降低:抗凝血酶参与调节体内凝血过程,在DIC状态下其功能可能减弱。
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该实验可检测到体内存在过多的纤维蛋白单体或多聚体,提示有不正常的凝固活动发生。
7. 3P试验(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原复合物沉淀试验)阳性:此试验用于判断是否有纤溶亢进现象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标并非特异性诊断DIC的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如果疑似DIC,应尽快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确诊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