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的CT表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低密度影:这是最典型的早期表现,由于脑组织缺血导致细胞外水分增加和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局部密度下降。在发病后24-48小时开始出现,并随时间逐渐明显。
2. 边界不清:梗死区域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界限往往不够清晰,尤其是在急性期。
3. 占位效应:较大范围的梗死灶可导致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如中线结构偏移等。
4. 脑室变形或缩小:大面积脑梗死后可能导致相应侧脑室形态改变或者体积减小。
5. 梗死区域与血管分布一致:梗死病灶通常沿着某一支或多支动脉供血区分布。
6. 随着时间推移,CT影像变化明显。亚急性期(大约1-2周)可见到水肿加重、低密度影范围扩大;慢性期(数周至数月后),则可能出现软化灶形成、局部脑萎缩等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上述典型特征,具体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此外,在超急性期(发病6小时内),CT可能无法明确显示异常,此时需要借助其他影像学手段如MRI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