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医疗损害后,患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保存证据:患者应当及时保留与本次诊疗活动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病历、检查报告、药品包装等。这些材料对于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至关重要。
2. 沟通解决:首先尝试与医疗机构或医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疑虑,看是否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
3.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如果双方对损害事实及原因存在争议,患者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请求。经过专业机构的技术评估后出具鉴定报告,作为后续处理的重要依据。
4. 法律途径维权:若上述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或对方拒绝承担责任,患者有权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在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援助,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5. 投诉举报: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如超范围执业、使用假劣药品等严重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形,患者还可以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投诉举报,请求对其进行查处。
总之,在处理医疗损害问题时,应保持冷静理性,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并注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