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时,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1. 了解疫苗信息 在接种前,应充分了解即将接种的疫苗种类、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果对某种成分过敏或有禁忌症,应及时告知医生。
2. 观察宝宝状态 确保孩子在接种当天身体健康,没有发热或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有
感冒、腹泻等情况,建议推迟接种时间。
3. 携带预防接种证 每次带孩子去接种时都需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医生查阅并记录相关信息。
4. 保持良好沟通 在整个过程中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如实反映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等重要信息,并按照医嘱完成后续的观察期。
5. 注意局部护理 接种后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避免摩擦或碰撞。如出现红肿、硬结等症状可适当冷敷缓解不适感。
6. 遵守观察要求 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在接种完毕后留在原地至少观察30分钟,确保无急性过敏反应发生后再离开医院。
7. 监测不良反应 了解并留意可能出现的一般性不良反应(如低烧、烦躁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咨询处理方法。
8. 完成全程免疫 按照国家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完成所有剂次的接种,确保获得最佳保护效果。如有遗漏或中断,请尽快联系专业人员补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婴幼儿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