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也称为血压升高,是一种长期血压水平异常升高的疾病。它对心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担。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当血压升高时,为了克服增大的血管阻力,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心肌会逐渐变得肥厚,尤其是左心室壁,这被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是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的主要部位。
其次,
高血压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长期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还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冠脉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影响心肌的血供,进而引发
心绞痛、
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再次,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随着心脏负荷加重和结构改变,其泵血效率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此时,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
最后,
高血压还与
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或电生理特性变化,
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房颤等
心律失常现象。
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对于预防和减轻上述心血管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助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对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心脏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