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在临床上,蛋白尿是一个重要的症状,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存在。常见的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可以分为几大类:
1. 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如急性
肾炎、慢性
肾炎、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损害等。
2. 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时发生,通常涉及低分子量蛋白质的异常排泄。这可能是由于直接的肾小管损伤(如药物毒性、重金属中毒)或者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小管(例如慢性间质性
肾炎、多囊
肾病)。
3. 溢出性蛋白尿:当血液中存在过多的小分子量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时发生。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或严重溶血等情况下的游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排泄增加。
4. 生理性蛋白尿:在健康个体中偶尔也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度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发热期间或是直立体位持续过久。这种情况下,去除诱因后蛋白尿通常会消失。
5. 妊娠相关性蛋白尿: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轻度至中度的蛋白尿,但需注意排除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蛋白尿。
6. 其他原因:包括心脏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遗传性
肾病等也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发生。
对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医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