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变化对于心脏正常的功能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变化。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如来自窦房结的心电冲动),会引发一系列生物电活动,导致膜电位的变化,这一过程包括去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等阶段,构成了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不同阶段又与心肌的兴奋性周期紧密相关。
1. 绝对不应期:在心肌细胞刚刚完成一次收缩后的一段时间内(大约200-300毫秒),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都无法再次引发动作电位,这个时期被称为绝对不应期。其意义在于防止心脏出现连续不断的兴奋状态,避免发生心室颤动等严重的
心律失常。
2. 相对不应期:紧接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约100-150毫秒),虽然可以引发动作电位,但需要比正常情况下更强的刺激。这一阶段的存在使得心脏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过程,并为下一次有效的工作做好准备。
3. 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约50-100毫秒),心肌细胞对刺激的敏感度会暂时升高,即处于超常期内。这一特点有助于心脏快速响应生理需求的变化,如运动时增加的心输出量等。
总之,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保证心脏有规律地、协调地进行收缩与舒张的基础,对于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至关重要。同时,这种特性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某些类型
心脏病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