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血液储存条件是什么?

血液的储存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以确保其在输血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说,全血和红细胞悬液需要储存在4±2摄氏度的冰箱中,并且要避免冻结。这样的低温环境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减缓血液成分的变化,保持红细胞的功能。

除了温度控制外,储存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包括:
1. 血液必须保存在专门设计用于血库的冷藏设备内,这些设备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2. 要定期监测冰箱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3. 储存容器(通常是塑料袋)需要密封良好,防止外界污染。同时,每个血液单位都应贴有标签,注明献血者的相关信息、采血日期及时间等。
4. 为了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 某些特殊成分如新鲜冷冻血浆(FFP)、血小板浓缩物等则需要在-18℃以下或20-24℃的环境下保存,具体取决于其类型。

此外,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有各自的最长储存期限。例如,全血和红细胞悬液通常可以冷藏保存35天左右;而血小板浓缩物如果是在室温振荡条件下,则只能存放5天。

总之,正确地存储血液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