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中最具特征性的就是皮疹。猩红热的皮疹分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发病初期:通常在发热后24-48小时内出现皮疹,最初可能出现在颈部、胸部和腋窝等处,随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
2. 皮疹性质:皮疹呈弥漫性分布,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密集成片,触之有砂纸感,这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皮疹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但多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
3. 分布特征:皮疹从躯干向四肢扩展,面部一般不受累或仅表现为红晕而无明显丘疹(即所谓的“口周苍白圈”),手掌和脚底也常可见到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皮疹更为密集,形成线状分布,称为Pastia线。
4. 持续时间与消退:一般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随后出现脱屑现象,特别是手掌和脚底的脱屑较为明显,可延续数周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在恢复期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但不会留下疤痕。
总之,猩红热皮疹具有典型的弥漫性、砂纸样质地以及特定部位如皱褶处更密集等特点,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