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缺血性中风,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这些斑块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会使得血管腔变窄,血流减少,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完全阻塞。
在急性脑梗死的情况下,当供应大脑某一区域的动脉被粥样硬化斑块或其脱落形成的栓子阻塞时,该区域的大脑组织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受到损伤甚至死亡。此外,除了动脉粥样硬化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比如心源性栓塞(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内血栓随血液流动至大脑)、小血管闭塞性病变、大血管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
预防和治疗方面,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管理是关键。这包括控制
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等进行干预。对于已经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则需要尽快就医,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或其他相应的救治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脑损伤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