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湿啰音,也称为粗湿啰音或中水泡音,在
临床助理医师技能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听诊知识点。这种声音通常出现在吸气中期,是由于气道内液体积聚导致气流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声。中湿啰音的特征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声音特点:中湿啰音听起来像是断续、粗糙的水泡破裂的声音,类似于将手指从水中快速抽出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较为粗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2. 发生部位:这类啰音多出现在较大气道或支气管内,因此在听诊时往往能够定位到具体的肺叶或者肺段区域。常见的发生位置包括双侧下肺野、后背两侧等处。
3. 伴随症状:患者可能伴有
咳嗽、咳痰等症状,特别是在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有时候,随着体位的改变(如从卧位转为坐位),中湿啰音的位置和强度也会有所变化。
4. 呼吸周期中的出现时间:通常在呼吸过程的中期较为显著,在深吸气时尤为突出。但与细湿啰音相比,其在整个吸气过程中并不持续存在。
5. 影响因素:中湿啰音可能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如慢性支
气管炎、肺水肿、肺炎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并描述所听到的异常呼吸音,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