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
心肌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心脏病发作,其最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是负责向心脏肌肉供血的血管,当这些血管内部形成斑块(主要由脂肪、胆固醇、钙质等物质构成)时,就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这个过程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在急性
心肌梗死的情况下,通常是因为已经存在的斑块突然破裂,引发一系列反应,包括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在原位形成血栓。这种血栓可以迅速完全堵塞冠状动脉,阻止血液流向心脏的某部分肌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这部分心脏肌肉就会因为缺血而坏死。
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较少见的原因也可能导致急性
心肌梗死,比如冠状动脉痉挛、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严重的
贫血或低氧状态等。但总的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急性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预防和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
肥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于已经发生过
心肌梗死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二级预防措施,以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