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部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其初期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轻疼痛、肿胀,并促进恢复。在
临床助理医师的日常工作中,正确掌握这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急性踝部扭伤初期处理的基本原则:
1. 保护(Protection):首先应立即停止所有可能导致进一步伤害的活动,避免负重行走或跑步等可能加重损伤的行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拐杖、护踝或其他支撑物来减轻对受伤脚踝的压力。
2. 冰敷(Ice):在扭伤后的头24-72小时内,每隔1-2小时应用冰块冷敷15-20分钟。这有助于减少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肿胀。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最好用毛巾包裹后再使用。
3. 压迫(Compression):利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压力包扎,以限制过多的肿胀发生。但要注意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抬高(Elevation):让患者尽量多休息,并将伤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的位置,这样也有助于减少局部血液积聚导致的肿胀。
5. 观察与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等,并记录下来。如果出现严重的疼痛加剧、不能承重行走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
骨折等问题。
6. 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可以考虑给予非处方类的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不适感。
以上就是急性踝部扭伤初期处理的主要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些措施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