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调血脂药物主要通过什么机制起效?

调血脂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类重要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主要的调血脂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包括:
1. 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之一,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内的HMG-CoA还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这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加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量,增强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清除能力,进一步降低血中LDL-C水平。
2.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它们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和减少肝脏合成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提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
3. 胆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这类药物通过与肠道中的胆汁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胆汁酸的重吸收。由于肝脏需要更多的胆固醇来合成新的胆汁酸,从而间接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等,这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饮食中及胆汁内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肠道向血液输送外源性和再循环胆固醇的数量,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
5. PCSK9抑制剂:如阿利库单抗、伊莫库单抗等新型注射用生物制剂。这类药物通过与PCSK9蛋白结合并阻止其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相互作用,使更多的LDL受体能够留在肝细胞表面,增强对血液中LDL-C的清除效果。

以上就是调血脂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