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
心肌梗死的情况下,ST段抬高是一个重要的电
生理学改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心电图(ECG)中ST段应该是与基线平齐或轻微下移的。当急性
心肌梗死发生时,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缺血、损伤乃至坏死,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功能受损,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这会引起动作电位的变化,具体表现为ST段抬高。
ST段的抬高反映了心肌急性损伤期的变化。在急性
心肌梗死早期阶段(通常指发病后数小时内),由于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细胞外钾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局部除极化过程异常,造成ST段向量增大,在标准12导联ECG上表现为抬高。这种改变是急性
心肌梗死最直接、最具特异性的电生理标志之一。
临床上,根据ST段抬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初步判断梗死的范围及严重性。例如,如果多个导联出现显著的ST段抬高,则可能提示广泛的心肌受损;而单一或少数几个相邻导联的ST段抬高则可能指示局限性的损伤区域。
此外,ST段抬高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需要紧急处理的重要指征之一。对于疑似急性
心肌梗死伴有持续性ST段抬高的患者,应尽快启动再灌注治疗流程,包括溶栓疗法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尽可能恢复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范围,改善预后。
总之,在急性
心肌梗死的诊断与处理过程中,ST段抬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