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抗过敏药主要通过阻断哪种受体起效?

抗过敏药物,尤其是抗组胺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在人体内,当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化学介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组胺。组胺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如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从而导致皮肤瘙痒、红斑、水肿以及呼吸道症状等过敏反应。

H1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鼻黏膜和支气管平滑肌。抗组胺药物通过竞争性地占据这些部位的H1受体位置,阻止了组胺与之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上述由组胺引起的过敏症状。此外,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过敏药还可以分为第一代(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和第二代(如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类型,后者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少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抗过敏药物都是通过阻断H1受体起效。例如,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过敏症状;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则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上的白三烯受体,用于治疗哮喘等疾病中的过敏成分。但就最常见的抗组胺类药物而言,它们确实主要是通过阻断H1受体来达到抗过敏的效果的。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临床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