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两个上腔室(即心房)不规则且快速地跳动,而不是有规律地收缩。在心电图(ECG/EKG)上,心房颤动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P波消失:正常情况下,每个心跳周期开始时都会有一个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过程,即心房收缩。但在心房颤动中,由于心房不规则地快速跳动,无法形成有序的心房收缩,因此在心电图上看不到正常的P波。
2. 不规则的R-R间期:在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心室的激动是通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组织(主要是房室结)随机传递下来的。由于这种传导没有规律可循,导致心室搏动的时间间隔不固定,即R-R间期明显不规则。
3. 心室率增快:虽然不是所有的心房颤动患者都会出现心室率显著加快的情况,但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心房收缩以及房室结的过度激动,可以观察到心室率比正常时要高。这种快速而无规律的心跳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或其它症状。
4. 可能会出现QRS波群形态变化:如果存在预激综合征等特殊情况,部分激动可能通过旁路传导至心室,造成QRS波群宽度增加或者形态异常;但通常情况下,心房颤动时的QRS波群应保持正常形态和时限。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房颤动主要依据上述心电图特征。如果遇到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