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几周内的新生儿。该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第2到4周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随着病情进展,呕吐频率和量逐渐增加,严重时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胃出口处的肌肉层异常增厚,使得幽门(胃与小肠连接的部分)变窄,阻碍食物从胃进入小肠。这种疾病多见于男性婴儿,男女比例约为4:1,且在第一胎、足月产和白种人中更为常见。
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超声波检查等。治疗方面,一旦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即幽门肌切开术,以解除幽门的梗阻状态,恢复胃肠道正常的功能。术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和生长发育。
对于有类似症状的婴儿,家长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