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其特点是肠道的一部分滑入相邻的另一部分内,形似望远镜或手风琴状折叠,导致肠道阻塞。此病多发于2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以4-10月龄的婴儿最为常见。在这一年龄段,由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加之此时婴幼儿的肠壁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发生肠蠕动不协调,从而诱发肠套叠。
具体来说,大约80%的肠套叠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其中又以6-12月龄为高发期。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比例约为3:2。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肠套叠在婴幼儿中最常见,但并不排除其他年龄段儿童或成人发生此病的可能性。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以及果酱色大便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并立即带孩子就医。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避免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通过腹部触诊、超声检查等方式进行确诊,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空气或液体灌肠复位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必要时需外科手术干预。
总之,了解小儿肠套叠的高发年龄段及典型症状对于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