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在出生后不久,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的全身性感染。该疾病是新生儿期严重的临床问题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1. 一般症状:新生儿败血症的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一般症状,如喂养困难、嗜睡或过度兴奋、体温不稳定(过高或过低)、体重不增等。这些症状在
早产儿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加脆弱。
2. 呼吸系统表现: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呻吟、鼻翼煽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3. 循环系统异常:心率加快或减慢、低血压、皮肤颜色改变(苍白、青紫)、末梢冷感等,这些都是败血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表现。
4. 消化系统症状:腹胀、呕吐、腹泻或者
便秘。在一些病例中,可能会观察到黄疸加重的情况。
5.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肌张力降低或增高、抽搐、昏迷等。新生儿特别是
早产儿的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6. 其他系统症状:如皮肤出现瘀斑(皮下出血)、肝脾肿大等也可能是败血症的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尤其是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对感染的反应可能不典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疑似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病原微生物培养等辅助诊断手段来确认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